日本銀帶鯡(Spratelloides gracilis)俗稱丁香魚,係一種小型的中表層洄游性魚類,屬臺灣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主要捕獲漁法包括扒網、圍網及巾著網,99%以上的漁獲均來自澎湖縣。雖然自民國88年起,澎湖縣政府訂定每年5月1日起至6月1日止為丁香魚禁漁期,然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年漁獲量仍呈逐年下滑趨勢。為此,澎湖縣政府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本所共同進行研究,期能掌握影響丁香魚資源變動的因子,進一步調整現行管理規定以促進資源之永續利用。
為使剛孵化的子代能有充分的餌料生物可以攝取,魚類已演化出於適合的時間與地點進行產卵的行為,以提供幼魚良好的成長環境條件。澎湖周邊海域之丁香魚生殖期為2-9月,並於3-4月、7-8月出現兩次生殖高峰。為掌握丁香魚產卵場動態,本中心整合其成熟個體生殖腺發育情形、航跡記錄器及漁撈日誌統計資料,推估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為產卵場之一,為進一步確認其產卵行為與棲地底質,本中心於111年6月底至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進行水下調查時,在水深15米之海底發現丁香魚魚群呈現不一致、不規則的快速游動,並有魚與魚間成一小群互相追逐的行為,整片沙泥質海底因為魚群的亂竄以及用身體擦觸海底的行為而呈現煙霧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13kYQMK0JBxJ_LEgJNGeywJMWJmRl2mx/view?usp=sharing) 。丁香魚產的卵具黏性可附著於泥沙、海藻及海草枝上,當天亦有發現少量已排出之卵塊(如下圖)。
少量附著於海藻上的卵塊
丁香魚具有群游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其魚群游動相當整齊並具有規律性,而透過以上資訊判斷,本次調查發現應為首次以影像記錄到丁香魚的產卵行為,未來將持續調查以尋求更多的產卵場證據。丁香魚為短生命週期魚類,倘能確立產卵場環境因子與生殖高峰期之關聯性,爾後搭配水文環境資訊,即可依關鍵影響因子準確預測,據現行法規逐年調整或延長禁漁期程,抑或依據產卵場域劃設保護區,將可更有效的保護孕卵母魚或孵化之稚魚,達資源永續利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