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魚類飼料的營養問題與研發策略 (上)

  • 出版日期:97-03-01
  • 點閱數:563
  • 修改時間:108-06-13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在維持水溫極困難的水域環境裡,可加大其對能源的利用率。但是,體溫的改變對整個生物能調控 (bioenergetic regimes) 影響很大,因此,魚類營養需求會隨養殖環境而改變。由於魚類必需適應不同的棲息環境,其營養需求便因此多所受限。此外,魚類營養需求的多樣性以及養殖者與魚類之間的有限互動,也侷限了飼料的種類及其投餵方法。目前全世界養殖魚類多達170種以上且各具不同食性,因而阻礙了飼料生產工廠化的發展。
  人工配合飼料與傳統的生餌相較,有減少病原引入以及便於飼養管理等二大優勢,而使得人工飼料的使用逐漸普及化。但飼料的開發,需考量下列各項因素:(1)如營養不均,恐造成無效或有害的飼料;(2)對野生魚或幼苗是否符合嗜口性;(3)飼料的穩定性、大小、密度 (浮性或沉性) 及泡水後的完整等問題;(4)飼料的製作、加工及輸送模式等技術。
  有鑑於此,當前養魚飼料被挑剔的理由可歸納為:(1)配方源自動物飼料;(2)過多的營養物質排放於水域環境;(3)養殖產品可能的有機污染。因而,針對上述缺失,今後養魚飼料的開發似應朝下述方向努力:(1)符合魚類的營養需求;(2)降低飼料成本;(3)減少對環境的衝擊;(4)提升養殖產品品質。茲就魚類的主要營養需求與飼料組成成分,分別探討飼料開發的因應對策,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