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業問答
請問如何控制石斑魚苗神經性病毒的傳染,發病期是幾天?同水池有魚發病是否會感染,該如何處理?發病後還會再復發嗎?感染途徑是水質還是空氣?
- 來函日期:104-06-08
- 類別:魚類養殖
您所詢問石斑魚苗神經性病毒應為 Betanodavirus造成之病毒性神經壞死病 (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魚苗染病的死亡率最高可達100%,魚苗如感染VNN,入池後約2-3天即會發病;如果超過7天以上才發病,則非種苗場造成之感染。
本病會藉由種魚垂直感染及病魚水平傳染,且帶病毒之生物餌料及網具、桶子等,皆可能傳播此病毒。因此發病魚應隔離飼養,並注意使用的生物餌料需以臭氧消毒,器具以次氯酸鈉消毒,死亡的魚苗也要消毒處理,以免污染自家或附近養殖池。若發病池未經處理,放養新苗亦可能會造成復發。
此病毒會垂直感染,因此篩選無帶病毒種魚進行繁殖十分重要,另配合洗卵、養殖用具、生物餌料、池水消毒等飼養管理措施,才能減低本病的發生機率。病毒性疾病無有效治療方法,需仰賴疫苗的開發,惟臺灣目前尚無上市之疫苗可供使用,取得健康無染病魚苗為關鍵的第一步。
目前有黑神仙觀賞魚1對,約2週定時產卵1次,因親魚很神經質,非常容易受到驚嚇,會食卵,必須自行孵化,在移缸孵化前會先用除霉菌用水族用藥殺菌,再用原缸水體打氣孵化,在孵化階段屢次失敗,卵約在24小時後開始白化或發霉,如何改進?
請問:(1)向貴所購買SS、S、L等輪蟲種原是否會有如游仆蟲或其它種類之類的浮游生物?(2)在相同的培養條件及空間SS、S、L三種輪蟲的培養密度哪種比較高?(3)以SS輪蟲來說,光靠打氣培養及投食擬球活藻或擬球濃縮藻,每CC可達1,000隻以上嗎?(4)承問題(3),要有何種設備才有此可能?(5)市售保健食品如B群、綜合維他命、維生素B12等,對於輪蟲的培養及提高密度有否幫助?(6)若同一培養容器同時放入SS、S、L型輪蟲,三種都會活嗎?或是最後僅剩某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