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應用水槽型實驗解析大眼鯛之聲學反射特性

  • 出版日期:102-12-01
  • 點閱數:67
  • 修改時間:108-06-13

大眼鯛科魚類 (Priacanthidae spp.) 俗稱紅目鰱,在分類階層屬於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鱸形目 (Perciformes),為台灣沿近海域底拖網漁業之高經濟價值魚種。該科魚類在台灣出現之記錄種共有10種 (邵,2013),西南海域分布者以大棘大眼鯛 (P. macracanthus) 為主,其體態呈長卵圓形,體略高且側扁,體長為體高之2.7-3.0倍,最大體長可達29 cm,尾鰭略凹完全展開成截平狀,背鰭及腹鰭具有橘黃色斑點,體背呈桃紅色且顏色漸漸變淡延伸至腹部成銀白色,眼部特大且帶有顯著紅色。棲息環境以深海、礁區及沿海近岸為主,水深20 m至400 m皆可發現其蹤跡,喜於夜間成群覓食,以較大型的浮游生物、小魚為食,可透過拖網、延繩釣及手釣捕獲 (沈,1993)。自1999-2011年台灣漁業統計年報得知,大眼鯛之總產量約1,046-3,986公噸,佔據台灣沿近海漁業總產量0.5-2.2%,產值約佔據1.9-3.5%,由此可見該魚種之重要性。